琴盒中的小提琴
木构模块化建筑伊萨尔爱乐音乐厅落成
经过仅一年半的施工日期,伊萨尔爱乐音乐厅现已建成,可为听众提供大约1900个席位。建筑采用了模块化木结构,成本被成功地控制在4000万欧元的预算范围内。音乐厅将与作为文保建筑修复后的原变电站(E馆)共同组成加斯泰格汉普8号的核心建筑群。加斯泰格是欧洲最大的文化中心,在其整体修复期间挪至到汉普8号。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框架下,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成功实现了具有国际标准的音响效果与高品质的演出氛围。项目立足森德林区城市发电站一带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变成慕尼黑充满生机的文化街区。
位于汉斯-普赖辛格街8号(简称“汉普8号”)的前发电站园区由旧工厂、车间和行政建筑组成,现将通过后续改造的艺术画廊与创意园区再获新生。在这一生长中的城市架构里,除了伊萨尔爱乐音乐厅之外还会产生另外三座模块化建筑,将容纳慕尼黑成人教育中心、慕尼黑音乐与戏剧高等学院等机构、一座餐厅以及多个活动场所。建筑群依据gmp方案提出的城市关系进行布局,从空间与功能角度出发,将前变电站建筑(E馆)作为整个街区的中心,并朝向伊萨尔河与弗洛赫公园开放。
经过E馆建筑的再生改造,汉普8号街区沿伊萨尔河畔一带生成了全新的公共空间,并在加斯泰格修复完成后继续留存。街区设计保留了1929年建成时的工业风貌:从外观上看,混凝土和红色砖墙的立面材质为街区塑造整体形象;从内部观察,建筑的高度设定、由天窗采光的中庭空间以及拥有蓝色扶手的环绕式隔层都独具特色。除了位于伊萨尔爱乐音乐厅首层的门厅以外,设计任务中还包括了配有表演厅的慕尼黑市图书馆用地、教学课室、会议室、文化交流以及餐饮空间,共同打造一处全天候富有活力的开放场所。
旧建筑与模块化新建筑之间由一个通透的玻璃体块衔接,营造了通往音乐厅入口的 “天梯”场景。新建筑由两个结构相互独立的体系组成:中心体量是模块化木制结构的音乐厅。gmp与sbp 施莱希工程设计事务所联合提出的构造方案采用可插装的实木组件方式。由于建设周期较短,这些实木构件的预制过程和外壳钢结构的搭建工程可同时进行,然后在施工现场组装完成。由于使用期有限,实木构件在外部由工业化系统组装的立面包裹。单层构造的天花板与墙板组件明显缩短了施工时间。gmp合伙人施特凡·胥茨如此总结设计方案:“音乐厅就像琴盒里的小提琴一样,采用了屋中屋的方案。模块化的木结构适合限于基本保护功能的模块化建筑,并根据精准的声学规格设计,直至建筑细节。”
演出大厅的设计采用经典的“鞋盒式”概念,即把交响乐团布置于舞台前方。由于项目对音响效果要求极高,因此为室内空间设定了总体指导的设计原则。gmp在设计初始就与丰田泰久及其声学顾问团队Nagata Acoustics紧密合作,从声学的角度对空间几何进行设计。预制的声学构件呈锯齿状,相互重叠而形成具有粗糙质感的表面,这一设计与舞台造型、逐层上升的交响区和观众座位区形成完美配合的混响表面。除了出色的声效体验之外,深色调的内墙面营造自然放松的观演氛围,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至浅色木质的舞台。“伊萨尔爱乐音乐厅从外面看可能很普通,但我们在内部投入上却不遗余力”,慕尼黑加斯泰格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总裁马克思·瓦格纳说。“音乐厅的魅力和声音体验让人立刻精神一振。”
环绕演出大厅外部至幕墙间的区域,具有辅助舞台的功能,还可以起到内外环境之间保温隔热及隔音降噪作用。建筑最外层立面设计兼顾了经济方面及有限的使用期限的考虑,实施由瑞士公司Nüssli完成。得益于模块化的建造方式,音乐厅的立面易于拆换,这一优势尤其可体现在当临时使用期结束后,将来音乐厅延续至永久使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