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TXL —— 一段机场历史即将谢幕,泰格尔传奇再写续篇
2020年11月8日,柏林-泰格尔机场的最后一班离港航班即将正式起飞。见证了四十六载传奇岁月,泰格尔机场承载着由“通往西德的大门”到两德统一后成为首都机场的历史记忆。在最初的规划中,泰格尔机场的年客流量预计为250万,目前它承担着超过2400万的年客流量任务。自2019年以来,柏林-泰格尔机场被正式列为文保建筑,在其机场运营正式关闭之后,它的生命将通过一个名为“城市-科技-共和国”的未来新城蓝图继续延伸。
故事从1965年说起:曼哈德·冯·格康,福尔克温·玛格和克劳斯·尼克尔斯这三位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建筑师一举赢下柏林-泰格尔机场的国际设计竞赛。当时的他们虽然还未有过建成作品,但是学生时期已在其他事务所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竞赛获胜经验,这一背景正是他们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拿下首都机场设计委托的原因。
恰好在参加设计竞赛不久前,曼哈德·冯·格康完成了以汉诺威-朗根哈根机场为题的毕业设计,他将具有先锋思想的建筑理论带到方案当中,探讨机场类型学和运营流程等课题,阐释当时最新机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冯·格康、玛格和尼克尔斯以此为基础构想提出了“驶入式机场”的设计理念,最终使泰格尔机场成为“短距离快速登机”的机场典范,从下车后到达登机口最近只有不到30米的步行距离,这一纪录至今未被其他机场打破!实现该设计理念的关键是去中心化的功能布局,警察局、行李托运、海关以及值机柜台等站点被发散式地安排在登机口之间,旅客可通过快速的流线到达所有区域,高效地获取相应服务。在泰格尔机场乘机的便捷程度是无可比拟的,登机廊厅形成一个闭合环线,使旅客以最短距离从航站楼大厅前往登机口。
沿用这一独特的环线组织思想,建筑师研发了一个正六边形几何模数,并将其贯穿使用于建筑的每个角落。机场整体设计由正六边形元素统一协调,均衡稳固的60度正三角的踪迹随处可寻,大到城市规划尺度的总体分布,小到家具设施和地面铺砖的细部安排,均由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亲笔设计。早在设计竞赛阶段,项目就将机场规模扩建一倍的可能性纳入考虑,提出了新增另一个正六边形环线航站楼的二期建设计划。
机场项目实施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师罗尔夫·尼巴拉主导,他是事务所的第一位合伙人。机场建设所涉及的领域广泛,被分为多个项目独立进行,其中包括飞机维修机库、能源中心、砂石存储库、其他机场运营建筑以及飞机调试库房。
建成后的泰格尔机场的建筑与功能品质是具有未来导向性的。以未来机场的视角,泰格尔机场的设计初衷旨在打造全球推行的范例式建筑。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机场的建造要求早已今非昔比,在恐袭事件和商业扩张的背景之下,机场设计的重点转移到了安保举措和零售商铺等方面,泰格尔机场的去中心化布局与旅客友好型理念与现今社会格格不入,因此,时至今日泰格尔机场可谓一座绝无仅有的典范之作。
2016年,柏林-泰格尔机场获得德国联邦建筑师协会 (BDA) 颁发的Klassik-Nike 奖。2019年泰格尔机场被正式列为文保建筑,这是对它历久弥新成为时代传奇的极大认可,即使在后期面临客流量压力无奈超负荷运作的机场,在旅客和柏林市民眼中仍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宠儿。
冯·格康教授早在2008年就提出对机场腹地后续使用的“TXL plus”初步构想。目前,gmp受泰格尔项目有限公司的设计委托,在“城市-科技-共和国”规划的框架之下,负责开发机场航站楼、入口大厅、主候机大厅和航空塔台的转化使用。2020年11月9日值此告别泰格尔机场之际,新书《TXL,柏林-泰格尔机场》(于尔根·蒂茨主编,Park Books出版社)正式面世,以反映时代的视角记载了这一建筑传奇背后的故事,介绍曼哈德·冯·格康和福尔克温·玛格独树一帜的设计思想,展示此前从未公开过的众多图纸与照片资料,内容涵盖由设计竞赛到项目落成的全过程。